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科技创新、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等重要内容。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解读解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提法。
马树超:坚持系统观念,真正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新百年、新征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已经表述得很清晰了。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的表述抓住了主要的矛盾。这句表述具体来说就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它是一种协同创新、优化结构的概念。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是某一类的教育体系所能完全替代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和三融(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非常经典的系统化观念。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从二十大报告可以清楚看到,其中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结构失衡。一个国家和社会,不是拥有高学历的人越多越好。我们迫切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提到人才强国战略,内涵更丰富,更具有新时代的特色。报告非常明确地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景容:要把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对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对待,特别是要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进行统一部署。二十大开幕前,中办国办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能把人才是第一资源挂在嘴上,而要落实在人才资源开发、使用、评价、激励上。
近年来,中国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旺盛。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6年底的4791万人增长到2021年底的6000万人,仍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仅占三成,初级工、中级工占比73%,高级工非常缺乏。以二十大报告的发布为契机,今后应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刚性需求。全体劳动者要形成职业技能共识:高技能培养、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高技能报国。
王继平: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首先,职业教育的贡献令人鼓舞。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概括了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福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毫不夸张地说,在十年伟大变革进程中,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创造中,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拓展,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有着特殊作用的职业教育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令人备受鼓舞。
第二,职业教育的地位愈加凸显。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显而易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其地位和作用将愈加凸显。
第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毫无疑问,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部署,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呼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优化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
最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更加充分。就总体结构而言,报告在承前启后的枢纽位置设专章论述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整体来看,在职业教育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坚持“三个第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体考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几大方面细化举措、统筹联动,将有望打通跨界协同的最后一公里,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