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的一生该怎样走过才有意义?晚年生活怎样才能多姿多彩,我校离休干部陈沛森老人用他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我们作了很好的诠释,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到如今满头白发的老人,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但他的生活始终充满希望和阳光,并把晚年生活过得有姿有味,而这一切的缘由,就是有一个好的引路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一个个好老师给了他许多的帮助和指导,正如他本人所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想到今天有这无忧无虑充实的晚年生活,都是遇到了好社会,人生能过上、享受到老年幸福生活,个人勤奋固然重要,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和帮助也是不可少的”。承其所言,得一良师,则终身受益。今天,我们将陈沛森老人的文章编辑出来,供大家学习,相信我们大家都能从中有所启迪。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 87周年了,今天又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更是实现百年梦想的奥运年。国家和社会起了历史性的大变化,全国人民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 斗。党的事业欣欣向荣,国家兴旺发达,年轻一代朝气蓬勃,人民安居乐业。我们怎不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
回忆在党的领导下,为新中国诞生而组织的党外组织—火星社,也走过60年,真是弹指一挥间,自己从风华正茂的小青年,变成了鬓发霜雪的耄髦老人,在忙碌中走进21世纪。感到宽慰的是自己能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而干净地做事,深为自己没有虚度年华而悔恨,也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60年了,从锦江河畔的川大工学院参加火星社是我人生的转折起点,51、52年的全总干校生活,是我学知识、学历史、学党的基本知识,走向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由一个工人成为一名干部的重要阶段,53年底从省总工会转到地矿部门,在漫长的从川东南、秀、黔、彭十线到川西南的西昌、凉山的大山、旷野,普查勘察各种矿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磨练了人生品格;1985年退休后,又从“润心炼脑”学报、抄集报文,充实、安静而又愉快地过着丰实的健康的晚年生活。
作为火星成员,共同来回忆和纪念60年历程是很有意义的,千头万绪,给我深的感悟是“难忘师情”四个字,回想同火星社工运组几位同志的联系和交往,终身难忘。同志情、战友情、老师情、不管是在参加火星社前后,还是在离休后的这段时间,对我的人生起到指路、引路的鼓舞作用。
先从参加火星社前后说起‘我是从1942年,1943年在原陕西街华美女中内,在原合作协会办的工人夜校学习时结识了贾唯英老师,后在华西坝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服务处办的贫民夜校学习时结识了杨民英(杨挺)、谢学英和金男大学生郭维老师,并在1944年秋,由他们带领我们,组织秘密读书会,从几人发展到10多人,地点设在外籍教授文幼章家里,坚持学习一些革命书籍。(后来才知道是贾唯英老师领导的革命活动),在地下组织指引下摸索好几年,后又在华西大学工人夜校结识了李必敬、袁泽民、李秀清、阮永熙老师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中均在各种工人夜校、贫民夜校学习,接触到了进步老师,再加上他们的推荐,先在民主同盟办的大学月刊社印刷厂、民众时报印刷厂、荣利印刷厂等,以及后来的西方日报印刷厂,直到1948年又被介绍到公认的进步人士办的各种印刷厂,印的书刊、报纸也是进步的。
早在1947年下半年,川大进步社团文笔学会的何盛明、尹大成等印刷一些宣传成品和我有接触。1948年下半年,中共成都市委领导的外围组织火星社了解到成都工人储蓄会情况后,通过我和一些会员认识了。火星社工运小组尹大成、何盛民、饶用虞和我有进一步的接触,建立起固定联系方式,分别单线联系。他们常组织学习,传阅革命书籍,座谈时事,指导、写作和教唱革命歌曲,1949年2月,在川大工学院附近的麦田里,何盛民介绍,另一男同志(35年以后才知道是文更新)监誓,宣誓后我正式加入火星社,,当时誓词是纸写的念完后就地销毁。从此我在火星社的领导下,更有目标,更加秘密,也更加勇敢地投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以后在工人储蓄会中,先后发展两个火星成员。我的联系领导人,初是何盛民,后是尹大成、饶用虞。1949年4月何盛民撤离川大,尹大成通知,由转移在育婴堂的饶秀清(饶用虞)与我联系。一段时间后,突然由陈先泽改在祠堂街书店当面通知,由陈嘉以姐弟相称联系,直到解放。每次联系都由我汇报工人储蓄会工作情况,谈问题,一同研究分析;他们传达解放战争发展形势,布置工作,我的四位联系领导人都是女同志,当时的特务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活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的。在茶馆、公园里、田坎上,完全像姐弟和朋友来往,可以想到当时的大学区委、工运组是非常注意斗争策略和方法的,这也是整个白区工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何盛民可能还记得,从十二桥茶馆见到后一直走到罗家碾乡下田间,尹大成从八宝街一直走到花牌坊乡下,每次联系3-4小时,有时饿了就买锅魁充饥。这些方法我也逐步学到,在我组建的工储会内广泛采用。由半公开到完全秘密,由接触面广到单线联系,使工储会逐步发展壮大,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近50人。解放后于1950年初先后推荐到市总工会筹委会近20人,妇联4人,公安3人,更多的是留各印刷厂协助军管会接管。为迎接解放军入城仪式,工储会成员由尹大成派妹尹静到小天竺街居丛林教唱革命歌曲,学跳秧歌舞,甚至派到桂花巷龙山书局印刷厂将我们印拟的标语、口号几十条删减至近20条。1950年1月12日成都地区举行地下革命青年会师大会,我到沙利文所在地,陈嘉看到我后就安排上主席团并要我代表工人讲话。
这里还要说几句,文笔的赵锡骅,范炬民也同我有联系,为他们印制革命书签,找到工储会会员,雕刻鲁迅、高尔基等名人头像(2007年9月18日文笔、火星例行聚会时,邓文质同志说,木刻头像仍保留在他那里)。
回想60多年前作为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印刷工人,与这些人在夜校、在地下组织内接触,确实受益匪浅。因此,将他(她)们视为恩师,十分崇敬,因而在2000年《火星通讯》第八期上,我写的《在“在工运组织领导下作工人工作的回忆”》最后一段,发自内心地说“她(他)们总是那样的无私奉献,谆谆教诲,引导、指路。我要说一声,尊敬的老师们:谢谢,这不是客气,也不必客气,我不仅代表火星社的四个工人,而是代表工储会已故和健在的近50位同志说的。你们接受我们诚挚的谢意是当之无愧的。也许你们会说应当感谢党,是的,但你们在我们的人生征途中,革命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们是永远铭记不忘的。”
从1950年到1984年1月,在原成都旅馆召开的“民主青年协会斗争史稿”座谈会前,我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党工作,尽心、尽职、尽力,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把自己锻炼的成熟坚强,我深深知道,这一切都是党的培养、教育的结果,在心里扎下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养育之恩的情节是根深蒂固的,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动摇过,不管在“文革”动乱时期,还是三年自然灾害,或是在1989年的动乱中和前几年“XX功”泛滥时,都没有影响对党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满心喜悦。我还看到,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有的同志哪怕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风雨再急,险阻再大,也是雨过天晴,也和我一样,甚至比自己更奋发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实是难能可贵的,很值得我学习和敬仰。
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火星同志先后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踏上了“第二个春天”的征程。我也是1985年办的离休手续,就有时间有机会同老友再聚首,一年多次的交流,同志情、战友情得到从来没有过的延伸,火星工运组的几位老师的几位老师一如既往给了我晚年生活不断的教诲、引导、指路、帮助。尹大成同志希望我将工人工作情况回忆写出,在第八期《火星通讯》未刊出前,放在饶用虞家里,花了几小时审阅、修改。在川大110周年校庆中火星战友再聚会,亲自电话告知有马老(马识途)参加,在2007年望江公园聚会时介绍美国见闻,在另一次人民公园聚会时。将《夕阳感悟—难得明白》一篇好文翻印给我。我觉得好,又翻印几十份给我的亲友,工储会另一老友又翻印给他的亲友,我们都觉得该文非常的简练,既中肯、又实在,很有指导意义。何胜明将4本专著赠与我阅读,每次见到总嘘寒问暖,照相留影时多次总是说:“我要和几位工人老大哥一起留个纪念。”在纪念火星社成立50周年赠与的《卷柏吟》中,以陈培全的形象作了描述。在主编《锦江怒涛时》就说:“陈沛森可将《在火星社工运组织领导下作工人工作的回忆》作必要的修改也算一篇。饶用虞同志早在上世纪1985年看到我抄集的“读书”、“健康保健”等专辑时就提出:“能否先将保健篇先印出来大家享用。”记得当听说笑对死神“厌学之王”投掷“文化原子弹”一文时,主动将她的《新华文摘》找出,翻印寄给我,我又翻印30份寄给亲友,共同享用。多次问起我身体状况说:“你活百岁,没得问题”我说:“目标90岁。”她说:“太低了,应100岁!”并在新年贺卡中,反映出来。在策划《锦江怒涛》收集文章中,根据笑主管同志的意见,约我去她家逐段审阅、修改,对组织工储会成员参加增资斗争,硬是拿着成都工运史大事记寻找,确有记载才放心。还几次在电话上说那些段应删掉,真是表现出高度负责精神。还将她在查阅历史资料看到成都工运史主编《成都工运史资料》第三辑载《原载成都工人储蓄会地下刊物〈流通报〉,1949年9月9日》两篇文章给我,。一篇是《认清我们的道路》,一篇是《黎明的呼声》。我还没有完整看到过这一珍贵资料。工运组三位同志还分别两次,一次是尹大成、饶用虞,一次是何胜明参加原工储会成员聚会,看望大家、看情况、释疑。何盛明还有准备地对我国在科索沃大使馆被炸后国际形势作了介绍,并将她的《卷柏吟》书赠与大家,均合影留念。她们没有忘记在六十年前激情岁月中工人的生活、健康,确实难能可贵的。在这里还是要提到新结识的颜义先同志,他是原火星战友聚会的组织者之一,《火星通讯》编辑,我的一些不成熟文章均经过他的手刊载在《火星通讯》上,可以说《火星通讯》是团结、温馨火星战友,以文会友、聚友、励友、乐友的交友平台。每年一期刊物收到后的确爱不释手。因为它传递着火星战友各种信息,有质量的健康保健好文阅后均受益匪浅。
在60年前我作为印刷工人在夜校,在火星社活动中,把他(她)们当作自己的老师,60年后的今天,仍把他(她)们当成可敬可佩的好老师,有时真有亲兄弟姐妹的感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难忘师情。我想到今天有这无忧无虑充实的晚年生活,都是遇到了好社会,人生能过上、享受到老年幸福生活,个人勤奋固然重要,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和帮助也是不可少的。我要再说一次,尊敬的老师们,谢谢你们了。我一定常怀感恩的心,珍惜夕阳情,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争做一个胸怀坦荡、健康长寿的老人。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年老是一种幸运,对于老年人而言,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身体健康为本,以生活幸福为本,以延年益寿为本”,愿火星的兄弟姐妹们,高质量地享受生活,享受幸福,享受健康,享受晚年。



